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系统,其目的是探索各类系统的结构、环境与功能的普适关系以及演化与调控的一般规律。我国系统科学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钱学森曾提出系统科学体系的层次划分(系统论、系统学、系统技术科学和系统工程技术),并认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的哲学层次,而系统学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中国系统科学大会将以创建系统学、推进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为宗旨,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研讨:
一、系统方法论
征文范围包括:系统思想、系统哲学、系统基本概念与分类和系统方法论,重点是能够超越还原论的方法论。
二、系统演化论
研究在给定环境或宏观约束下,系统层级结构与相应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涌现与演化。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自组织理论、稳定性与鲁棒性理论、动力系统理论、随机过程、混沌理论、突变理论、多(自主)体系统、复杂网络、复杂适应系统、进化计算等。
三、系统认知论
研究系统机理或属性的感知、表征、建模、估计、学习、识别、预测、判断等智能行为的理论与方法。征文范围包括:认知科学、建模理论、估计理论、学习理论、通信理论、信息处理、滤波与预测理论、模式识别、自动推理、数据科学、不确定性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四、系统调控论
研究系统要素的(动态)平衡性与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普适性规律,以及系统的结构调整、机制设计、运筹优化、适应协同、反馈调控、合作与博弈等。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理论、控制理论与博弈理论等。
五、系统工程及其它相关学科
系统科学应用于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时的相应理论与实践,包括系统工程与管理、自然系统科学、社会系统科学等,涵盖社会、经济、生物生态、军事、交通、教育、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领域。
征文专题:
第六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CSSC2022)投稿领域:
领域编号  | 领域名称  | 领域编号  | 领域名称  | 
A01  | 系统思维与方法  | A19  | 系统运筹、优化及调度  | 
A02  |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 A20  | 复杂系统管理  | 
A03  | 复杂网络  | A21  | 军事系统与指挥控制  | 
A04  | 多主体系统  | A22  | 人类行为及社会系统  | 
A05  | 系统演化及适应  | A23  | 经济系统分析  | 
A06  | 复杂系统动力学  | A24  | 金融系统复杂性  | 
A07  | 稳定性与鲁棒性理论  | A25  | 复杂系统工程  | 
A08  | 系统建模  | A26  | 交通系统复杂性  | 
A09  | 信息处理与通讯  | A27  | 电网及能源系统复杂性  | 
A10  | 滤波、估计与预测  | A28  | 资源环境及生物生态系统  | 
A11  | 模式识别  | A29  | 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 
A12  |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  | A30  | 学习及认知系统复杂性  | 
A13  | 系统模拟及仿真  | A31  | 人工智能及类脑计算  | 
A14  | 系统可靠性理论  | A32  | 物流系统工程  | 
A15  | 不确定性系统分析  | A33  | 人机交互协同系统  | 
A16  | 系统辨识与控制  | A34  | 网络安全系统  | 
A17  | 博弈论及其应用  | A35  | 医学健康系统  | 
A18  | 系统风险及安全防护  | A36  | 群体智能理论与应用  |